明德正道——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探索
时间:2023-08-29 来源:本站
摘要:中庸思想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人们都将中庸之道运用到社会、经济以及治国方方面面。中庸之道贯穿了我国思想体系的始终,与儒家核心思想——仁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中庸之道绝非简单庸俗的折中,而是不偏不倚的正直大道,无论是对于治国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于个人的发展而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儒学能够成为董仲舒提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派。然而,中庸思想在现代也并没有丧失其在诸多领域的指导作用,并且我国相关的学术领域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建设之路。
关键词: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现代价值
由于现目前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朝着超级大国的方向迈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明显脱节,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少人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于未来一片迷茫,甚至是宁愿为了追求这种物质生活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不得不说,“现代化”有利也有弊,对于个人而言是如此,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不仅仅是我们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也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空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
一、我国在现目前探索中庸思想现代价值的原因
我国正在经历思想文化上的阵痛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对我国思想领域的冲击,不少人开始逐渐忽视了我国传统思想以及道德理论的存在,不少人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心态以及疯狂的追求物质文明的心态。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其他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旦脱节,便会出现一系列极端的后果,比如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长期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便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物质文明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便会导致战争的发生,例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严重脱节,便导致了国内右翼势力的迅速扩张,最终演变为帝国主义国家。而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在一个人盲目追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则会导致个人的道德败坏,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一旦社会上这种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便会出现危机。
再反观我国目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被物质世界蒙蔽了双眼,在盲目追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忽视了思想道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断出现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出现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层出不穷。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的话,必然会导致社会的矛盾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了一系列阵痛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我国思想道德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建设缺乏一系列的理论指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并在努力推动整个此目标的实现,使得我国传统的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二、“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the golden mean)最早出自《论语·庸也》,中庸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中重要的一环,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是儒家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庸指代的绝不是庸俗的折中,而是对于人生大道等方方面面的解释,更是“真、善、美”的巅峰。中庸思想包含三层理论:分别是对于人的成功之道、身体健康以及处世之道的诠释。
第一层理论:中庸思想指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只要坚守初心,便能方得始终,人需要保持一个长期地目标以及自己所坚守的初心。人在自己奋斗的过程中不要轻易地离经叛道,确定一个目标便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的一个道理。在创业奋斗的路上需要保持正直、善良以及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走歪门邪道,不轻易离经叛道,就像孔子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就表达了孔子对于中庸思想中坚守初心的理解。
第二层理论:人要保持稳定的心情,内心保持平静,不能因为值得祝贺的事而变得太过喜悦,也不能因为悲伤的事而变得过于忧伤,内心不偏不倚,保持平静的心态。对于世间万物都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这层理论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放在现在,都是能够行得通的,现代社会中,有太多人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往往在极度兴奋和极度悲伤的时候做出一些非常不理智的事情,对大自然以及对其他生命没有存有敬畏之心,甚至是漠视的态度,长此以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受到惩罚。因此只有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心态不偏不倚,便能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第三层理论:在追求大道的路上,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等方面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方面,拥有一技之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今我国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在这一层理论中就指出了,人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便能被社会所接受,做一个对于社会和国家都有用的人才,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中庸”两字总共在论语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中只出现过一次,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庸思想成为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中庸思想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折中。但是在儒家经典中并未赋予中庸能够度量化的值,使得中庸的定义就变得非常模糊,到底怎样才能算是达到中庸?居然没有能够量化中用的概念,那么使得人们在努力追求中庸的过程中将变得难以实现,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那么中庸就容易实现了。
三、“中庸”思想有利于提升个人的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
“中庸”对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庸”思想是儒家经典中不得不提及的一点,“中庸”思想不仅仅是字面上庸俗的折中,而是对于人修身养性,乃至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都有着极高价值的指导作用。
1、自省——反思自我,认知自我
自省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自身修养的一种方法,具体便是对于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行为表现、所思所想等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批判,以此达到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论语十则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提出了儒家弟子关于自省对于个人修养提升的目的。在这句话中就提出了自省要从为别人谋事、交朋友、以及反省知行三个方面中反省自己、评判自己以此达到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进步的目的。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将自己分内的事尽全力做到最好,不辜负上级或者老板对于自己的期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不给自己留遗憾,这样不仅对于他人还是个人而言都是提升自我修养的好方法。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也要考虑是否在交往过程中与朋友真诚相待,反省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的方面,不欺瞒他人,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对于他人来说,也能感受到自身的诚意,最重要的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第三便是对于自身知行是否合一的反省,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个人学习和处事方面反省自己是否与自己的初衷一致。自省不仅仅能够提升自我素质的修养,还能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
2、克己——克制自我、约束自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越来越偏激,我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与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在我国的发展中出现过,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在这些情况下容易产生很多极端情况,比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乃至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在盲目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便会导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而言,对于提升自己的修养是尤为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我国人口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我国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整个社会压力增大导致了部分人内心的失衡,从而引发消极情绪的出现。孔子在讲学时就提到反对盲目地感情用事或者好勇斗狠,通过“克己”来提升克制自我和约束自我的目的,通过“克己”来对自身进行自我管理,克制自己出现不正当情绪以及约束自己的欲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能弘扬正道。
3、践行——锻炼自我,完善自我
儒家倡导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要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做起。不仅仅是儒家这样提倡人们丰富自我,在现目前阶段,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也在倡导通过实践来丰富自我,“君子学以致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和“思”,还要将强对于“行”的理解,不能光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论是在哪个年代或者是哪个国家而言,对于公民自身素养的提升都有过努力,而真正有效的就是要掀起全民浪潮。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反对言行不一。
四、“中庸”思想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中庸”思想中的“五达道”,“三达德”就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标准。《礼记·中庸》中“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就提出了对于家庭的建设应当在和睦的氛围中建设,尊敬长辈,关怀后辈,首先要做的便是提升家庭和谐氛围的重要前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自己的家事都无法解决好,那么对于其他事便是更加处理不好,因此,评判一个人能力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便是从家庭这个角度出发的。
推动职业道德的建设,中庸中倡导对于尊贤的建设,尊贤便是对于促进公民职业道德的建设目标提出的又一观点。倡导人们对于个人岗位的热爱,对于整个社会的热爱,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自己分内的事做到最好,乐于助人,克己奉公等都是“尊贤”的观点。在推动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每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都应当存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怀。因此,“中庸”思想对于规范社会行为以及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都有帮助的作用。
五、“中庸”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孔孟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孟经典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绚烂的瑰宝,在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光辉大道上,学习我国语言以及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孔孟思想以及儒家经典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现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对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孔孟思想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庸”思想也随着我国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世界,“中庸”思想的传播不仅仅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机会,也是一个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在儒家思想不断传播的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明文化相互碰撞,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世界文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中庸”思想有利于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构建“美丽中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快速扩充资本,积累资金,发展经济对于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而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前者那么严重,但是仍然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孔子曾经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理论思想,人类要对大自然抱以敬畏之心,要遵循世间万物的真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结语:
“中庸”思想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折中,而是对于个人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并且历史经验以及社会现实都告诉了我们“中庸”思想并没有过时,我们不应当抛弃这些文化,而是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背景赋予其全新的生长环境,探索中庸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价值,使其为当代社会所用。
参考文献:
1、纪茂祥.孔子中庸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审视[D].黑龙江大学,2011.
2、刘进.诚、善、美的巅峰--对孔子中庸思想内在规定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13-15.
3、郭晓东.明德正道: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探微[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68-75.
4、范学谦.从清华校训谈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2,30(4):20-23.
5、郭晓东.试论孔子"中庸"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J].网络财富,2010(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