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文章 > 协会文章

浅析琴棋书画对于古代人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3-08-29 来源:本站

  摘要:在古代,“琴棋书画”被当做是文人的“书房四艺”,区别于孔子讲究的“君子习六艺”。在“书房四艺”上有造诣的人被看成是有才华的表现,琴棋书画在女性教育中也尤为重视。琴棋书画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古代人都要面临的学习课题。那么琴棋书画在古代的教育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关键词:琴棋书画,古代教育

  唐·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曾经引用过“琴棋书画”来形容辩才的才华,“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琴棋书画”顾名思义是指在古琴、围棋、书法和绘画上的能力。古代的教育中非常看重“琴棋书画”,将其视为一种人才评价的标准。“琴棋书画”成为名门世家必学的技艺之一,甚至古代要求名门闺秀都应该掌握至少一门技艺。

  为什么古代教育如此看重“琴棋书画”呢?“琴棋书画”如何能担当起人才评价的标准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琴棋书画”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些文化内涵与中国古代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1]。通过琴棋书画的学习,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容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中富有独特古人审美的中国文人。

  一、古琴培养了古人清净淡雅的人才品格

  古琴,又被称为是瑶琴、玉琴、七弦琴,传说为伏羲所创。如今古琴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厚重深沉,余音悠长,有清雅的特质。古琴弹奏技法中散音、泛音、按音,更是代表了天、地、人三种声音,表达了古代人对世界的朴素看法,这三种技法的弹奏效果都非常安静,表达了古人对宁静致远的审美追求。

  弹奏古琴的人大多是中正平和、含蓄淡雅的人,符合道家审美中对清静、无为、和谐的审美要求。古人向来讲究“以琴会友”,希望能通过古琴寻找知音,是因为古琴的大音希声的缘故。古琴的乐曲很轻盈,弹奏的过程是一种与人内心活动紧密相关的活动过程。古琴没有一般乐器哗众取宠的声音,不过分讲究技法,以其宁静致远排斥喧嚣和吵闹,给人一种空灵美妙的感受。通过对古琴的学习和弹奏,人们能平服焦躁的心境,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古人有说“琴者,清也,大雅之原本”,古琴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古琴在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原因。

  二、棋培养了中国古人处事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棋在古时候成为“弈”,下棋被称为“对弈”。相传为帝尧所创,最早在春秋战国就有关于棋的记载,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围棋被视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在清谈成为风尚的南北朝时期,围棋被称为“手谈”,足可见棋已经成为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重要娱乐活动。

  古人爱下棋,“闲敲棋子落灯花”。棋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也是一种人与人互动接触交往的方式。棋盘虽小,但是棋子和棋局的变化往往变幻莫测,这种玄妙多变的特征是围棋的主要特点。通过下棋,人们不仅仅锻炼了思维思考能力,锻炼了预判的能力,也修炼了处变不惊的心性。中国古代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都对棋极为推崇,他们在棋当中学习到处理复杂事务和治理国家的道理,在棋子的进退之中学习排兵布阵和攻城略地的方法,在下棋中斗智斗勇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休闲和交友的媒介,也是个人修炼的独特方法[2]。

  此外,围棋能锻炼人的记忆和分析能力,很多记忆里极好的人甚至可以闭上眼睛下盲棋,有的人可以自己跟自己下棋,也有些人通过下棋来思考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书法提高了中国古人的文化修养水平

  “书”是指书法,会书法的人至少是能识文断字的人。在古代的教育中,书法好,代表在识文断字普通的要求上更高的艺术追求。书法做为一种艺术形式而被广为流传,=,活字印刷术出现得晚,古代一般文字和文章的传播都是靠人手写,能写一手好字代表着在文化上的修养也不会很低。

  同时练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够耐心学习这一项技艺的人也拥有较为高的文化素养,书法往往与一个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古人常说“字如其人”,往往从一个人写的字当中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当然这并不绝对,但是字写得好是一个人尊重别人的表现,很容易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中国历代的书法家很多,重要的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也很多,最为著名的要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这幅享有中外盛名的画不仅仅是书法作品,还意指中国古代文人聚会、探讨诗词的浓厚文化氛围。中国书法从起起源开始就代表了中国文人身后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

  与书紧密相关的就是“文房四宝”了,笔墨纸砚不仅仅是一种写字的工具,也衍生出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这跟中国古代对文字文化的看重是紧密相连的。古代看重对知识的传承,对知识的理解和深耕,所以对“书”极为重视。在这种重视教育的基础之上培养了一大批有极高文化修养水平的文人。

  四、绘画提高了古人的艺术审美水平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在中国古代的形式有壁画、书帛画、纸绢画等等。在审美流派上有注重写意的派别也有注重写实的派别。绘画是对生活审美的再创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的画的题材主要集中在山水、花鸟、山石和岁寒三友等,也是反映中国古代对淡雅的君子之风的崇尚。古人通过绘画反思现实生活,人们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加工,才能画出好的绘画,提高了在生活中的审美品位。而中国绘画题材中的写意派富含了道家淡泊和留白的思想,写实派中对花鸟和山石的描绘看似平淡无奇,却格调极高,生动而自然。

  而且古人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将诗文的内涵赋予了绘画当中,给了绘画独特的艺术品位。中国的画讲究意境和韵味,意境上升到哲学和禅意的境界上,比如国画当中的“留白”,这种绘画技巧已经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紧密连接在一起。其次绘画与书法和诗文有许多的结合,很多优秀的画作上必定要人题词,题词不仅仅涉及诗文还需要与绘画风格匹配的书法。书法和绘画相互映,共同构建了优秀的画作。

  综述:中国古代对琴棋书画的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琴棋书画”能培养出中国古代文化内涵视域下的优秀人才。中国的“琴棋书画”是一个全面而独特的整体,一种技艺与另外一种技艺往往是相通的,四者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独特审美品味。

  参考文献:

  [1]刘玉华,朱金琯.以"琴棋书画"育人文素养[J].新课程:综合,2012(2):98-98.

  [2]陈辉,施一南.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四朵奇葩[J].艺术教育,2011(06):150-151.

TEL:13596409852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广场东、吉林大路南中意之尊5幢1单元106号房

Copyright 长春市国学文化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吉ICP备1900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