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弟子规》中涉及的道德规范
时间:2019-11-16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而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挖掘,完全能够一定程度的帮助我国的教育事业寻找更多的出口,随着当前国学热的兴起,《弟子规》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本文就将从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德育教育出发,系统的分析当代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功能转化的理念,并且将如何对当代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弟子规》;学生;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作为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思想素质教育,决定着一个人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道德规范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各种冲突日益显著,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当前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伴随着当前“国学热”的兴起,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被大家所熟知。《弟子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其形式独特和内容严谨被大家广泛熟知,通过弟子规的系统学习,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能够发现,学者大多热衷于对学生德育教育,却未对其真正的思想内涵进行一定的解读,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弟子规的社会价值和现实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
一、孝悌思想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孝悌,次谨信”作为弟子规的开篇,就强调了孝对于中国人的言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语有云:水有源,木有跟父母,这人之本源也。就是这个意思,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在天地之间,就是因为脚下有“根”,而这个“根”是指的自己的父母,其中大量的篇幅都写到了应如何对待父母。弟子规告诫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时,我们应该赶快的起身答应,不能慢吞吞回应;当父母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去做,而不要拖拖拉拉;当父母在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洗耳恭听;如果父母责备我们,我们更应该虚心的去接受,这时父母的“责备”指的是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是指父母说的有道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父母责备错,我们也要去迎合父母、去恭敬、去孝顺。这虽然不是孝,但是几千年前的孔子曾教育我们:即便是父母错了,我们也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去取规劝父母,而不是用粗暴蛮横的态度去对待。对于父母的正当要求,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即便是对父母不正当的要求,也应该及时的机遇,恰当的处理,阻止父母犯错,这也是一种孝顺。
孝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优良品质,它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需要用爱心进行灌溉,并且进行一定的外界刺激,如果不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那么这颗种子也就不能够开花结果。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想要开启学生的孝心,教育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有了孝心,那么他就具备优秀的品质和责任心,在事业上会努力,在学习上会发奋,能够担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二、诚信思想
作为儒家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传统内容,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弟子规》告诉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种传统的思想教导我们,言不在多言多必失,只要能够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需要利用花言巧语讨人欢心,这样做会显得没有诚意。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与人交往。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诚实以待,以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那么能给人一种踏实诚信的印象。所以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说话的态度,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诺言,说到做到,没有能力的做到的事情,就不轻易许下诺言,即便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没有做到,也要及时的向对方解释清楚,避免产生更大的误会。
诚信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诚信二字舍身忘义,人们把诚信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真正的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并且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尤其在当今这个诚信档案系统不断完善的今天,加强学生的诚信培育,培养一定程度的保证学生在当今的社会过程中能够为自己打造一张亮丽的诚信名片。诚信同时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作为最为重要的一种品质,诚信能够一定程度的帮助学生成就大事,对国家而言是立世之本。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论生活在任何地方,诚信都是其生存的根本。
三、礼仪思想
作为我国六书中非常重要的《礼》,曾经提出过:礼,天地之序也。因此,礼仪作为天地自然的顺序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实用价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中告诫我们:不论在任何场合,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应该长幼有序,这是顺应天地自然的顺序和规律。礼仪作为一个人个人形象的行为体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由此产生别人对他的主管评价,非常直接的决定了一个人的形象和气质,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和价值观念。
四、小结
《弟子规》作为一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国学教学经典,其蕴含的道德规范内容十分丰富。但这并非我国所有国学的精华,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它,将它进行适度的调整,并且真正应用于当前的学生德育教育,突破当前教育困境,是当下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要学,更主要的是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检讨自己,通过真正的实践,将“学”与“做”做到完美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新合;《试论<弟子规>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M];《教师》;2017年第22期 P17
[2]吴越;《<弟子规>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综合方法及其当代价值》[M];《文教资料》;2017年第13期 P98-99,101
[3]韦恩豪;《国学经典教育与中职卫校护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学习<弟子规>为例》[M];《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年第33期P18
[4]陈木森,李剑富等;《《弟子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M];《文学教育》;2018年第4期 P138-140